分類
:: My Blog ::

5個問題完全了解《不散,不見》

Q1:為什麼會有《不散,不見》
A1: 去年三月份莫文蔚本來要在香港辦演唱會,可是沒想到莫爸爸在一月底突然就不在了,事發的時候Karen剛到倫敦。我們後來見面,她說香港的演唱會要暫緩,因為在這個時候開唱好像有點怪怪的。
我當下想:我們的流行音樂有太多歌曲在唱愛情裡面的生與死,但真正面對人生的生離死別,我們居然沒有歌。

Q2: 什麼是”departures”?
之後Karen開始做新專輯,她說這次的概念是”departures”,那時候並沒有中文名。我當然了解,她說的不僅僅是旅行,人生不是坐坐飛機,拍拍照,人生是一趟有去無回的旅程。”departures”是生命兩點之間的「破口」:「在開始之前 句點後面」「在消失之前 記憶背面」,最後,Karen也選了這歌名作為專輯的名稱。

Q3:有什麼特別構思?
如果你還有一次機會跟逝去的人通電話, 你會說什麼?用什麼語氣?
「我想親口說再見/你的空位還在這…」「我要帶你去明天/你的空位在我這」,有不捨,但是有更多的不忍,有哀傷,但有克制,不忍心讓對方難過,不忍心對方替自己擔心。因為這種自覺,Karen《不散,不見》這歌最了不起的是她唱出了流行歌罕有的悲憫與撫慰,而不是個人的感傷。真誠,動人,直接,儘管有體會也沒有在說道理,一字一句都銘刻在聽者的心裡。

Q4:「啦啦啦」也是歌詞嗎?
A4:當然。副歌決定幾乎都在唱「啦」,在字義上好像不存在,但在聲音上,非常有存在感,是宣泄也是洗滌,其他用字也把濁音(摩擦音等)減到最低,在說與不說之間,像天使的羽毛,營造重中之輕,輕中之重的感覺。

分類
:: My Blog ::

對倒

如果你活得夠久,你總會發現有那麼的一天,你不是在自問自答,就是你反對的人,其實,就是你自己

暖暖 VS
可惜不是你 VS 肯定就是你為什麼不是我
好想你 VS 好想他

分類
:: My Works ::

[work] 散(第19屆「金曲獎」最佳國語專輯獎《L!VE is…拉活…》)

散(第19屆「金曲獎」最佳國語專輯獎《L!VE is…拉活…》)
詞:李焯雄 / 曲:歌劇《 伊戈爾王 》 (Prince Igor)選段(作曲: Alexander Borodin/Nikolay Rimsky-Korsakov/Aleksandr Glazunov)/編:Roel Garcia / 主唱:莫文蔚
專輯名稱:L!VE is…拉活…
發行日: 2007年 11月 日

wmode=”transparent” allowScriptAccess=”always”>

C1
「在發光 沒形狀卻又有重量
將吻未吻的渴望
他的氣息在臉龐
愛都是 又不是
是答案又沒有答案
將散未散的盼望
比一生還要漫長」
Verse
一個人的孤單
兩個人未必減半
散亂的填不滿
都不講更不必講
到底多遠的距離
才會真的看得清
散場了人未散
散落的在飛揚

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